发布时间:2023-11-24 作者: kaiyun体育sports
央广网北京12月3日消息(记者 冯会玲)12月3日,在“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上,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健康传播分会主任委员孔灵芝代表五家学术机构发布《正确认识胆固醇科学声明(科普版)》。声明强调,血液中“坏胆固醇”升高是造成血管“堵塞”的重要的条件;取消胆固醇摄入上限,并不代表可以无限制摄入;同时,高胆固醇血症往往是自身合成的胆固醇增多,或清除障碍所致。
该声明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慢病控制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五家机构联合发布。声明提出,目前医学界公认他汀类药物是降低坏胆固醇水平最强且能显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一线药物,大量研究已表明其长期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数据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已超越2.9亿;每两个去世的中国人中就有1人是心脑血管病引起。目前,60岁以上中国人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高达80%。特别令人惋惜的是,因心脑血管病猝死年轻力壮、风华正茂的中青年人已占心血管病死亡的1/5,他们就没有机会被送到医院救治。
有确凿证据证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增高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坏胆固醇”水平升高,会损伤血管,使血管壁上形成脂质斑块(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增大,将导致血管狭窄,从而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更危险的是,有些斑块就像“不定时炸弹”,不稳定的斑块破裂引起血栓栓塞,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短时间之内就可夺取生命。
近年有研究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冠心病死亡率增加,77%是由于血液胆固醇升高所引起。事实告诉我们,控制“坏固醇”升高,能明显降低心梗、脑梗及死亡风险。
2、在血胆固醇中,有1/4是吃进去的;3/4是自身肝脏合成的,有15%~25%的人对膳食胆固醇非常敏感,专业的人建议高危人群应严控饮食。
我们吃进去的胆固醇主要来自于肥肉、鸡蛋、内脏等“动物性食物”。通常胆固醇高的食物也会富含饱和脂肪酸,即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食物同源。对于大多数健康人而言,天生就具有维持血液胆固醇稳定的机制,也就是如果从外部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多了,自身合成的胆固醇就会相应减少,以控制总量不变,可以“维稳”。虽然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对人体血液中总胆固醇影响比较小,但个体对胆固醇稳态调节能力差异很大,大约有15%~25%的人群对膳食胆固醇敏感,也就是“维稳”能力比较差,即饮食摄入/吸收胆固醇增多,会使体内血液总胆固醇非常明显升高,这群人就要特别小心“病从口入”了。
3、中国、美国的新版膳食指南陆续取消了每天300毫克胆固醇摄入的限制,专家们一致强调,取消胆固醇摄入上限并不等于可以无节制摄入。
4、如果“坏胆固醇”高,早诊断、早干预,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医治,加上均衡营养、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精神愉悦的健康生活方式,是保持健康的关键。
同时,高胆固醇血症往往是自身合成的胆固醇增多,或清除障碍所致。因此,这类患者必须在膳食控制的基础上,早诊断、早干预,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低坏胆固醇的药物。目前医学界公认他汀类药物是降低坏胆固醇水平最强且能显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一线药物,大量研究已表明其长期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此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坚持药物医治并使坏胆固醇长期控制在理想水平,才能带来心脑血管健康长期获益,最大限度的减少其对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Molecular Cell》(影响因子:13.958)近日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教授宋保亮和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仇文卫为共同通讯作者的胆固醇领域最新研究成果,这是时隔20年后,继第一个胆固醇修饰蛋白hedgehog发现的又一共价修饰蛋白,颠覆了长久以来认为hedgehog是唯一被胆固醇修饰蛋白的认识,并发现胆固醇除了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外,还在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记者 钟升)15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中心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简称“系统所”)发表了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机构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基于25-羟基胆固醇的广谱抗病毒效果,中美科学家已通过实验证实25-羟基胆固醇能抑制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慢病控制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四家单位近日联合发布“正确认识胆固醇”的科学声明。声明指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俗称的“坏胆固醇”)能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坏胆固醇”的控制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