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牵华为,右牵大疆

六年60亿元除了建成全国最多的充电桩特来电还干了啥?



发布时间:2024-07-28 作者: 配网设备

  “充电网将是工业互联网最大的应用场景之一”,打造充电网背后,特来电的更大梦想是构建以充电桩为链接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工业互联网这不仅是特来电的梦想,也是青岛的城市梦想。

  2020年5月,青岛出台《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规划方案》以及《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20-2022年)》,希望通过三年攻坚,将青岛打造成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曾谈到,消费互联网是互联网的上半场,它重塑了商业的形态,而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的下半场,必将重塑工业的形态。消费互联网是以消费、社交、支付、电子商务为主体,工业互联网是以大数据、智能制造、物联网为依托。

  工业互联网将以全球工业为依托,通过全球工业系统的计算、分析、传感技术及互联网的高度融合,将人、机器、数据链接起来,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跨越发展,实现供给与消费的高度融合。

  立足青岛,特来电想要构建的是一个面向全国的工业互联网场景。于德翔解释背后逻辑,世界最大的工业制造是汽车,世界最大的工业消费也是汽车。电动化让汽车由一个机械产品变成了电子产品,这就让车辆的链接和交互成为可能。

  充电场景又具备最广泛的连接和交互过程:汽车的大数据、电池电机电控的大数据、用户行为大数据、能源大数据都能够收集到充电网,并在云端分析、转移、应用。智能充电网将链接起汽车、能源和用户,形成“互联网、车联网、能源网”三网融合,这有可能成为未来最大的“工业互联网”,进而催生第四次工业革命。

  主机厂拥有自己品牌的车辆数据,充电网则拥有平台上所有品牌、所有车型的数据。在车辆从工厂下线之后,充电网就成了每天与其产生连接和交互的最大场景。也就是说,“谁占有最大的充电网,谁就拥有最大的入口和数据,谁就能率先搭建起最大的工业互联网”。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不足400万辆,当按照工信部规划达到1000万辆、5000万辆,大数据和入口的价值将有更大的想象空间。特来电充电网当前接入产业链及生态互联互通平台236家,日均数据量6TB,合作方包括汽车制造商、车辆运营平台、政府平台等。

  方向对了、风口来了,对于德翔来讲,下一步最关键的,就是要带领团队打造出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体系,他表示,资源整合能力将是一个重大挑战,挑战的核心在于:能不能给他人赋能,“如果只从别人身上获得利益,生态肯定做不成,要充分考虑如何给客户创造价值、创造服务、创造需求”。

  “这个行业里有大树,有小树,还有小草,还有小花,搭建这样的生态,要将所有相关的产业、人群和资源整合到特来电平台上,共同为平台赋能,同时也能在平台上获得价值和利益”。

  于德翔认为,企业文化是一家企业内生性的力量,是一个生态体系建立的土壤,能源源不断的为生态提供活力。在特锐德的企业文化里,有一个亮眼的关键词,叫“命运共同体”文化,强调了“平台共创、责任共担、价值同享、命运同舟”的理念。在他看来,只有打造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用企业文化滋养整个生态,才能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于德翔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有着10余年电力行业从业经历。2004年,于德翔正式创立特锐德,并用5年时间,将这家企业培养成创业板第一股,特来电则是在特锐德业务基础上的“二次创业”。

  回顾整个职业生涯,于德翔所作的事业都没脱离“电力”这个关键词,“我从大学毕业一直搞技术、搞产品,对这些东西来自于喜欢,喜欢的东西就愿意思考,思考多了以后,就容易想别人想不到的,可能就容易能够找到一些新的机会”。

  今年3月,特来电获得约13.5亿元A轮融资,这给特来电后续的发展准备了弹药。对于下一步的发展,于德翔很有信心,“没有山、没有水挡着你,也没有雾霾了”,他认为,特来电今年战略的核心,就是把握好发展节奏、整合足够资源来实现目标,“第一阶段看的是方向,第二个阶段就是怎么冲着目标使劲干,而且要跑的又好、又快、又健康。”

  过去几年,充电桩市场一直不温不火,如今,它正迎来重大转机。在于德翔眼中,政策的利好会加速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充电桩行业已经走到转折点。对于特来电来讲,下一阶段要继续完善充电网建设,包括充电桩的布局、前瞻技术的研发、生态体系的搭建等方面。

  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于德翔回答问题的节奏不急不慢,仿佛所有未来的图景已经在他的脑海中,他说,在看到“建设充电桩”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他问了自己十个问题,并笑称是“十大灵魂拷问”,回顾了六年来的发展,他坚定的认为,充电桩市场的曙光真的来了。(文/汽车之家 肖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