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牵华为,右牵大疆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超过30%充电桩行业的未来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4-08-09 作者: 新闻中心

  今年9月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首次超过30%,就在新能源汽车加速崛起的同时,车桩比的数字仍旧停留在1:3左右,距离1:1的目标尚有一段距离。

  2015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和住建部在系统内部联合印发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要求至2020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车桩比要达到接近1:1的水平。

  近10年的时间,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能源车的续航情况确实改观了不少,但新能源车主仍旧时不时地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充电难题,充电桩行业本身也依旧没有打破“利用率偏低、盈利难、运营格局分散”的魔咒。

  根据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显示,全国25座大型城市中有22座城市,单个公用充电桩的平均利用率不足10%。

  如果说上半场的增长靠的是资本,那么当跑马圈地的时代过去,行至下半场的充电桩行业能找到发展新思路吗?

  为什么这么说?2014年之前是充电桩的第一波建设热潮,其实是由政策驱动,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建设的集中式充电站为主。但从2014年5月份开始,逐渐转为资本驱动。

  当时,国家电网公司在北京召开新开放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设施市场发布会,开始向社会资本开放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和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两个领域,而国家电网则转向重点打造高速快充网络。

  如此一来,大量社会资本因为市场闸口的开放而蠢蠢欲动。第一批嗅到投资机会的是与电力能源和充电技术设备相关的企业,比如特锐德、富电科技、万邦车业集团等等,这一些企业主要是通过免费安桩、众筹充电桩、共享充电桩、网络销售电桩等形式布局。

  资本逐利,企业们纷纷进入一种原因是看好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另一方面也是被早期建设充电桩补贴所吸引。两重因素叠加,就使得一些企业在短期内加速扩张。根据有关数据统计,2017年国内充电桩生产商和运营商已达到了300多家。

  从2018年开始,充电桩行业开始步入洗牌期,容一电动、充电网科技等公司纷纷倒闭出局。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到2019年底,全国的充电桩企业已经从300多家锐减到100多家。

  由于当时充电设施建设速度超前于电动车上涨的速度,行业都一定会出现调整和洗牌,规模小的公司会逐渐被淘汰。

  早在2014年便开始建桩的特斯拉计划2018年在已有的1000多个充电桩基础上,再翻倍。

  接着,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也开始自建充电、换电设施。据新闻媒体报道,小鹏汽车当时计划2018年内陆续在北上广深等十几个一二线城市铺设专有充电桩,并筹建150座超级充电站;2018年4月13日,NIO Power为在上海的一位车主安装了蔚来的第一根充电桩。

  与特来电、星星充电等企业的布局逻辑不同的是,车企布局大功率充电桩其实是想在当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尚不足5%的情况下,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用户,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接受程度,同时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

  三支队伍的布局逻辑、布局重点均不相同。其中在公共充电桩领域,第三方充电服务商的份额最大。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截止到2022年9月,第三方充电服务运营商的运营数量为124.7万台,占据了市场占有率的76%。

  行业从零开始的时候,一定是拥有资源方或者是资金雄厚的角色进入,但随着整个产业开始扩大以后,充电服务发展所依赖的其它因素也凸显出来,比如地产、储能等等,因此也就吸引了很多新角色加入进来。

  与前面提到的第三方运营服务商不同的是,满电出行自己并不建桩,而是依托第三方运营服务商的充电服务资源,在满电出行的平台上进行服务的深度授权或开放,再基于出行场景上面的应用化,来服务客户和车主用户。

  从历史的数据分析来看,国内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在2015年约为1%,到2019年上半年突破至5%,到了2021年直接升至13.4%,再到今年9月份首次超过30%。

  由此可见,新媒体汽车保有量大幅度提升,但是另一边,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391.8万台,充电桩与车辆的比例为1∶3左右。

  按照国际通用要求,要完全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不便问题,车桩比应该达到1:1。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的“车桩比”尚未达到此前规划的水平。

  不过,即使是要全力发展充电桩,也不再是早期依靠补贴野蛮生长的模式,而是开始变得理性,从市场真正的需求出发,“大家开始拼谁的运营能力更强,谁的布局更合理。”

  毕竟,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布局不合理、粗放运营给公司能够带来的最致命后果就是:投资回报周期长,难赚钱。

  以拥有充电桩数量最多的特来电为例,虽然董事长于德翔在2019年就宣称公司跨过盈亏平衡线,但从近三年的财报中不难发现,特来电一直在亏损,2019年至2021年三年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65亿、-2.69亿和-1.35亿,合计-5.69亿元。

  据了解,行业中目前最主要的模式还是运营商主导的模式,就是充电平台通过自身资源整合能力将各大运营商的充电桩接入自家SaaS平台,来赚取充电服务费和相关的广告费。

  这种盈利模式要想迅速增加,需要依靠足够高的充电桩利用率。但是,截至目前,我国公共充电桩行业功率利用率不到10%,而想要实现盈利需要利用率达到10%-15%才行。

  无论是行业发展还是企业自身盈利需求,市场都在呼吁精细化运营的出现,同时行业本身的标准化进度也为这些新角色的快速入局提供了条件。充电桩的技术、运营、平台都已经很成熟,这也让新进入者能够运转起来,且进行快速复制。



上一篇:移动充电机器人:电动汽车充换电领域下一个风口?

下一篇:车棚二轮电动车充电桩加盟收益情况如何多久能回本?